语言与信息联通世界
翻译知识介绍:各民族语言的同一性是翻译的基础
发布日期:2024-09-14浏览次数:0
斯蒂芬·平克在其著作《语言本能》中写道: “根据乔姆斯基的说法,如果一位来自火星的语言学家造访地球,他必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地球上的人所说的其实是同一种语言,只不过是在词语上互不相同而已。” 他以诙谐的方式揭示了不同语言之间的共性。钱文彩的《汉译德理论与实践》中将这种共性称为“各民族语言的同一性”,认为这种同一性是翻译的基础。本文将参考《汉译德理论与实践》介绍说明此观点。
书中认为,虽然不同的语言的发音、词汇和句法结构不同,但是各民族面对大体一致的社会现象、生产和劳动并且思维过程一致,因此各种语言表达的思想内容也是大体一致的,这形成了各民族语言的同一性。正是这种同一性使语言之间的翻译成为可能性。
各民族语言的同一性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对等性的同一性
在汉德语言对比时不难发现,一些基本词体现了对等关系。比如:
日 (die Sonne), 月 (der Mond), 看 (schauen), 听 (hören), 快 (schnell), 慢 (langsam)。
在句子中也可通过一些基本的用词看出对等的同一性。比如:
这事儿就不往我脑子里进。
Das geht mir einfach nicht in den Kopf hinein.
她笑得脸都红了。
Sie lachte so, dass ihr Gesicht rot anlief.
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Wir müssen klaren Kopf bewahren.
从例句中可以看出,所使用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几乎实现了汉语和德语之间的一一对应,这种对等的同一性是普遍存在的。
二、相似性的同一性
相似性的同一性是指虽然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对所表达的事物的描述具有差异性,但是在描述某一事物的概念和传递信息时的表达相似,从而表达出相同的内容。这种相似的统一性更为普遍存在。以下面句子为例: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Der Sprecher meint es nicht ernst, aber der Zuhörer nimmt es sich zu Herzen.
这是事实,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Das ist eine Tatsache, man darf nicht Augen und Ohren vor ihr verschließen.
批评要以理服人,不要论扣帽子。
Kritik soll Leute durch Argumente überzeugen und sie nicht einfach abstempeln.
从例句可见,根据德语表达习惯,虽然无法做到对等性的同一性,即德语译文和汉语原文的一一对应,但是实现了表达内容的一致性,即相似性的同一性。
三、句子结构上的同一性
从语法角度分析,句子在结构上具有同一性。除独词句外,句子主要由主语和谓语两大部分构成。比如:
小孩子睡觉。
Das Kind schläft.
他住在北京。
Er wohnt in Peking.
以上两个例句均表现出表层结构上即形式上的同一性,这种同一性也是各种语言可译性的关键。
四、修辞上的同一性
尽管在词意和搭配方面存在相异性,比如一词多义、词义变迁等情况和各语言对固定搭配的要求上的差异,但是就中德两种语言而言,仍然存在诸多同一性。比如:
词义:好 (gut) 搭配:好看 (gut aussehen)
词义:坏 (schlecht) 搭配:坏透了(durch und durch schlecht)
词义:剪 (scheren) 搭配:剪羊毛 (Schafe scheren)
此外,词的色彩也具有同一性,指一些具有褒义和贬义色彩的词语在两种语言之间也存在同一性。比如:
褒义:起义 (der Aufstand), 谦虚 (die Bescheidenheit), 慈爱 (mütterlich lieben)
贬义:哗变 (die Meuterei), 虚伪 (die Heuchelei), 溺爱 (verwöhnen)